用足三种新的"红利"

  ——市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畅谈打造深圳新优势

  昨天是深圳科技界的一个喜庆日子。9位市科技专家委员会高级顾问,20多位市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履新。当然,他们还有任务,那就是为深圳科技的战略发展支招。昨天的咨询会上,许多委员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两个字:红利。

  善用"企业家红利"

  市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、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厉伟说,虽然深圳的政策红利、土地红利、移民红利优势减少,但现在深圳还有三条基本优势:资本红利、企业家红利、香港红利。

  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要想获得成功,必须拥有三个条件:第一是技术,第二是资金,第三是管理经验。"我是做投资的,我认为深圳至少具备了两点,我们拥有管理经验,还有资金,剩下的就是把技术引进来,变成一个培养科技企业创业、科技人才创业的摇篮,培养他们在这里寻找自己创业的梦想的基地。"厉伟说。

  同是来自深圳的市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、鼎晖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王树说,深圳有两个突出特点,一个是它的市场非常活跃,第二是创业企业不断做大,这是全国没有的。这些创业企业在深圳做大,成为深圳的核心竞争力之一。"但是,在新的形势下,我们要思考的是,能把这些发扬光大吗?"

  他建议,要让更高、更强的创业企业进来,政府要加强教育和文化投入,"这方面,怎么投都不过分",但具体的产业发展不应该过多干涉。"政府给企业自由的空间,它自己就能发展起来,然后你做好服务就行了。你要干预他,他可能就会死了。"

  自主开发使"能力红利"持续

  "我们刚才说深圳的红利已经消失了,但深圳有一个突出的特点,就是整个产业链里的企业,相当大的比例都是在做自主开发的。从中国30年经济发展角度看,从来没有一个地方有这么密集的自主开发的企业群,"市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、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企业与政府研究所所长路风说。

  他认为,资源是静态的,能力是动态的,通过对资源的利用,它会产生能力,同时要有能力在更大范围内利用更高质量的资源。他说,深圳通过30年发展,利用过去的各种红利,建立起了一个非常宝贵的"能力基础",这种能力体现在有特别多的自主开发的企业。"这和30年前不一样,30年前只能利用地缘资源。""未来深圳要利用已经形成的能力,在更大的范围内利用更优质的资源,这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立式的思路完全一致。"

  利用"新移民红利"实现新发展

  市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、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的刘若鹏研究员是80后,而且是深圳培养出来的"海归",对深圳的感情非同寻常。他认为,深圳要成功实施"走出去"战略,必须把深圳人才遴选的思路放眼到全球,放眼到国际。"这样,就可能会利用下一轮的海外移民红利,实现新一轮的发展。"

 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的成员都是年轻人,但是凭着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创新文化优势,成功集聚了许多外籍研发人员应聘。刘若鹏说,作为在深圳长大的年轻人,并不觉得深圳的生活环境比欧美的大多数城市差,如果有良好的发展机会和沟通能力,老外并不介意在深圳工作生活。

  他热情支招说,在战术层面上来讲,可以做几件事情:一是鼓励深圳企业大胆启用国际人才,进行国际招聘。第二,新的企业一开始用国际化人才做全球业务,使得深圳未来的产业生态发生变化,把深圳建设成国际创新创业园。他同时建议,深圳利用大运会等机会,加强城市品牌宣传,并且到美国、欧洲前100位的大学广泛进行全球招聘。